家里遇到小问题需要维修时,许多人会第一时间冲向品牌五金店买工具。然而,有些工具看似实用,实际用起来却容易踩坑要么用不上,要么效果差,甚至可能浪费钱。以下这5种工具,五金店老板通常不会主动告诉你它们的缺点,提前了解才能避免被坑!
1.多功能组合工具:看似万能,实则鸡肋
许多新手会被“一盒工具解决所有问题”的广告吸引,比如号称包含几十种螺丝刀头、扳手、钳子的套装。实际上,这类工具材质普通、精度差,遇到稍微复杂的维修场景(比如生锈螺丝或精密零件)就使不上力。
建议:备一把质量好的十字/一字螺丝刀、活动扳手和尖嘴钳即可,日常维修完全够用。
2.高功率电动工具:家用根本用不上
五金店常推荐大功率电钻、冲击钻,甚至角磨机,但这些工具对普通家庭来说完全是性能过剩。比如在瓷砖上打孔,普通电钻配玻璃钻头就能搞定,而高功率工具不仅笨重,操作不当还可能损坏墙面。
建议:选一款中等功率(500W左右)的充电式电钻,轻便且续航久。
3.廉价测电笔:安全风险大
几块钱的测电笔虽然便宜,但灵敏度低,可能出现误判(比如显示无电实际带电),导致触电风险。尤其检修老房子电路时,这类工具隐患极大。
建议:直接购买带显示屏的“非接触式测电笔”,无需接触电线就能检测电流,安全又精准。
4.一次性管道疏通器:治标不治本
很多家庭会买塑料疏通弹簧(俗称“手摇疏通器”),但这类工具长度有限,遇到深部堵塞根本够不到,且容易断裂在管道里。更坑的是,用它疏通后可能短期内再次堵塞。
建议:备一瓶管道疏通剂(定期养护)+租借专业疏通机(严重堵塞时),长远更省钱。
5.超全螺丝刀套装:90%用不上
一套包含50个不同规格螺丝刀头的工具箱,听起来很专业,但普通人常用的只有十字、一字和六角头几种型号。多余的头不仅占地方,还可能因长期不用而生锈。
建议:单独购买常用尺寸的螺丝刀头,或者选一款可替换头的螺丝刀手柄,节省空间。
6.按需购买,实用为王
家庭维修工具的核心是“解决常见问题”,而不是追求功能多或价格高。与其跟风买网红产品,不如先明确需求:家里哪些问题出现频率高?工具使用是否安全便捷?维护成本如何?避开上述5个坑,既能省下冤枉钱,又能让维修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