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富500强首页 > 体育建筑 > 新闻正文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汤朔宁:体育建筑正向集约化与层叠化发展

来源于本站原创 2023年08月09日 阅读(

《智慧体育场》节目访谈

数智体育 I 数智场馆平台总编辑王铁权近日拜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党委书记、总裁汤朔宁先生进行了《智慧体育场》的访谈。以下为采访文字版,视频节目稍后上线。

王铁权(左)、汤朔宁

01

体育建筑集约化层叠化发展

王铁权: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国内知名的设计单位,多年来参与设计过很多体育建筑项目,您一定能体会其中的发展过程,请问您认为现在国内的体育建筑有哪些发展趋势?

汤朔宁:

同济在体育建筑设计方面积累了很多项目和经验,钱锋老师和我加起来共培养了一百四五十位研究生。刚好今天晚上我在学院要讲一堂课——《极限条件下的体育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分享在强震、大风等自然条件以及大跨悬挑、功能叠加、新材料新工艺等复杂需求的双重挑战下,体育建筑的发展趋势及设计应对策略。所以同济的体育建筑流派,不仅参与项目实践,同时还做大量关于体育建筑的研究性工作,我们希望在做每一个体育建筑项目时,既有其特色,又能把我们自己的研究、前沿技术运用其中。

容东综合体育馆

从当下的体育建筑发展来看,我认为有三个趋势。第一个是场馆的竞技性和专业性,所谓竞技性就是设计和建设是以竞技为目标,专业性越来越强,比如之前为了举办亚洲杯在各地新建的专业足球场,虽然亚洲杯异地举办了,但是这一批场馆里,专业足球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带跑道的传统综合体育场。在经济不够发达的时期,一座综合体育场能承担更多功能,既能办田径比赛,又能办足球比赛,更符合当时的使用需求。但是我们看西甲、英超等国际顶级足球赛事,其专业足球场带来的观赛体验、现场氛围是传统体育场无法实现的。国内这几年新建了一批专业足球场,说明我们的体育建筑正向着更强的竞技性、专业性发展。

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后奥运时期,在“健康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号召下,全民健身运动正在迅速、火热地发展。以前做体育场馆项目,功能配置需求基本是兼顾全民健身,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体育建筑以全民健身为主,兼顾赛事需求。全民健身已经是体育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了。

第三个趋势是体育建筑向集约化、层叠化发展,尤其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为了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层叠式体育休闲综合体。受经济条件和结构技术等限制,在传统的体育建筑设计中,场馆大空间上面难以再叠加功能。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结构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创新,所以在面临城市人口密集、用地紧张、人民健身需求越来越高等问题时,层叠式的体育建筑就迅速发展起来了。此外还融合了“sports+”的概念,在满足竞技赛事需求的同时,以全民健身为核心理念,sports+娱乐、休闲、社交、亲子等组合功能,形成城市里的体育休闲综合体。

02

昆山足球场:兼顾竞技与运营

王铁权:

我相信未来这种以全民健身为主的综合体会越来越多。综合体项目都绕不开运营问题,同济院和gmp合作的昆山足球场,是否也蕴含了很多运营前置的思维?

汤朔宁:

昆山足球场是我们与gmp建筑事务所一起合作完成的。这座场馆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传统的综合体育场是椭圆形的造型比较多,专业足球场则是肥皂盒型居多。昆山足球场内场采用肥皂型看台轮廓,强化足球比赛的包裹感和氛围感。足球场主体建筑外围设置了外环商业裙房并通过架空连桥系统连接主体建筑,功能上除了满足赛后运营的商业业态需求外,赛时也为赛事工作人员提供了停车空间。

昆山足球场既保留了主体肥皂盒型的造型来保证足球场的专业性,又提供了适度的外环商业空间,从物理空间的设计上,预留了成为一座sports+体育综合体的可能性。这样的设计体现出建筑师的智慧,在流线上将观众入场流线和赛事流线垂直分区,并为观众进退场预留了充足的缓冲空间。将来足球场在赛时使用时,商业运营可以正常开放,没有赛事的时候,外环商业仍然具备独立对外运营的条件。

昆山市专业足球场人工水环效果图

昆山市专业足球场室外连桥系统

03

体育建筑数量不多

但影响力很大

王铁权:

昆山足球场确实是典型的竞技性、专业化场馆,但又兼顾了运营,为后期商业化、综合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济院接触过大大小小很多项目,请问体育建筑在其中占比如何?

汤朔宁:

我们同济设计院规模很大,现在共有5800多人,是一个超大型的设计院。体育建筑在产值方面的占比是很小的,但是体育建筑的社会影响力很大。大型体育赛事的受关注程度和对城市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刚刚提到过昆山足球场是亚洲杯的项目,北京奥运会我与钱锋老师合作了乒乓球馆,我们与gmp合作完成的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了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这些项目都承担了国际级的重大赛事,所以社会关注度很高,赛时及赛后产生的影响力也很大,对我们设计院的声誉产生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体育建筑是技术的集成,体育建筑的发展跟结构技术、机电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包括今天我们聊到的智慧体育的运营,因此体育建筑对于设计院在整体技术集成方面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设计院一直把体育建筑,以及观演类的剧场、文化博物馆等文体类建筑作为我们的拳头产品。我们同济的体育建筑团队目前在全国已经完成了150多座体育建筑单体的设计。

04

对昆山足球场

及其周边发展充满信心

王铁权:

说到智慧体育,在我理解中,智慧体育场更多体现在运营方面,您如何理解智慧体育场或者智慧足球场?

汤朔宁:

我们说的“智慧”正面临从“智能”到“智慧”的转变过程。之前我们称其为智能化,更久远时是自动化,现在已经发展到智慧化。智慧化是在智能基础上发展功能,更科学、更人性,具备自己学习、协调处理的功能。另一方面,我觉得它更集成,集成也是智慧建筑的一个重要方向。

王铁权:

我们还以昆山足球场为例,您刚才也提到它预留了商业运营的空间,未来可能打造成体育休闲综合体。

汤朔宁:

西甲西班牙人队的球场运营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西班牙人队不是传统强队,但场馆氛围出乎意料的好,充满活力。在比赛开始前很长一段时间,球迷们就在场外载歌载舞,整个球场周边像过节一样热闹。俱乐部官方商店人山人海,购买秋衣、纪念品的球迷人数也很庞大。我们的场馆运营离这样的效果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球迷市场的开发、俱乐部的市场化运营还有待提升。从我们建筑设计来说,应该为将来的运营考虑用地空间和增长余量。

说回昆山足球场,建筑外环预留了一圈体育运动休闲的商业开发空间,而再往外是昆山市委市政府留的增量空间。目前看,足球场孤零零的落在那里,周边是一大片公园,就像在公园当中打开了的一把折扇,这样的设置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了余地。项目建设时除了承接亚洲杯部分赛事的目的,还将它作为昆山足球俱乐部的主场来打造。我们设想在球场周边可以举行球迷活动,开设纪念品商店、足球培训中心,融合智慧功能,提供全民健身的场所。现在大部分新落成的公园都会配置智慧步道,跑步时的信息能得到实时反馈。专业的体育场馆更应该实现智慧化,像民众提供智慧体育的设施与场景。我们希望昆山足球场可以达到专业足球场、商业运营开发、全民健身体育公园浑然一体的效果,不仅吸引球迷,非球迷的市民也喜欢去、愿意去、经常去,就像西班牙人的主场一样。

昆山市专业足球场东南鸟瞰效果图

王铁权:

欧洲的很多场馆,比如诺坎普、西班牙人主场等都在市区,甚至离居民区非常近,氛围非常好。而昆山足球场相对市区有一段距离,现在的情况是亚洲杯不办了,也没有中超球队,在这种情况下,球场建好后整个商业运营和周边能发展起来吗?

汤朔宁:

诺坎普球场就在市中心,西班牙人主场的位置稍微偏一些,但也是很繁华的,旁边还有大型商场,交通也很便利,这是它们的优势。我们国内的城市化进程很快,昆山地区位于江浙沪的核心地段,发展前景很好。另外昆山的主管部门和领导始终没有把亚洲杯作为唯一目标,这点我觉得非常睿智、有远见。重大赛事的吸引力是短暂且有限的,而昆山足球场具备很多其他优势,比如商业空间的良好开发条件、面积开阔的体育公园、充足的停车位等,停车方便、环境优美,再结合以体育为主题的商业设施、全民健身功能齐全的体育公园,一定可以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体育休闲中心。

参考国内运营很成功的深圳大运会场馆“春蚕”,网球、篮球等各种运动设施、餐饮配套齐全,与基地对面的海边公园共同形成了体育休闲片区,聚集了很多跑步、散步、打球的人群。昆山足球场也是如此,具备齐全的场馆配套设施,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再加上大家越来越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昆山足球场的商业运营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

05

留下印迹的经历与作品

王铁权:

确实,我也相信大家的生活会向以体育为核心、全民健身为方向去发展。在您的学习工作期间,您认为体育建筑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或者作品有哪些?

汤朔宁:

在我学习工作期间,体育建筑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满足赛事功能为主,通常由体育局或赛事主办方提供设计任务书。比如南京全运会时的南京江宁体育中心等一系列场馆,非常注重体育工艺以及结构的表达。那个阶段体育建筑的特点就是结构很雄壮,如果能够利用结构自身来表达建筑的美感、力量感、秩序感以及节奏的变化,就是很优秀的体育建筑。

第二阶段就开始产生全民健身的概念,但当时更多的是兼顾,主要功能还是围绕赛事。因为当时还是受经济条件的约束,很多城市只能为阶段性赛事建造场馆。这种情况下,场馆对于赛事的应对性很强,比如我们设计的四川省运会场馆,游泳馆要包含跳水台,因为跳水是四川的传统强项。而我们设计的山东省运会场馆,除了常规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还包括射击馆,也因为这是他们的强项。当时的场馆建设还是围绕赛事,但已经开始重视全民健身,那时称为赛后利用,从这个词就体现出还是以赛为主的理念。

还有2008年奥运会场馆也属于这个阶段,非常重视赛后利用,其实就是现在全民健身的雏形。我们做奥运会乒乓球馆的时候,赛后利用的设施从现在看来基本就是全民健身馆的配置,运动项目包括篮球、排球、游泳、击剑、跆拳道、攀岩,甚至还有皮划艇。

2008奥运乒乓馆

第三阶段是前面提过的,一方面是竞技性场馆在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外一方向就是全民健身,已经不是竞赛场馆的赛后利用了,而是以全民健身为主要目标来建设。

最后,第四阶段也是两条线,一是注重城市更新,从增量变存量,新建的场馆越来越少,改造场馆越来越多。还有将原本不是体育功能的老建筑,如废弃工厂等进行改造。比如我们设计的将上海黄浦江边废弃的船坞改造成体育休闲公园,市民使用率很高,反馈很热烈。除了从增量变存量,另外一方面是更注重智慧的运用。为什么把它作为第四阶段呢?因为我觉得这个阶段才刚刚开始发展,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大家可以设想,把一个城市遗留的老工业厂房改造成一个全民健身馆,呈现的场景是工业遗址,但是采用的设施设备完全智慧化,这种强烈的反差感对年轻人是特别有冲击力的体验。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很好的培养和教育的场景,我们不要轻易放弃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这些东西被保留至今是有它的价值的,但是保留并不是意味着要接受陈旧,而是把这些历史传承下来的同时,通过最现代的智慧设施来重新焕发它的活力。

06

注重城市更新,

从增量变存量 改造项目焕发活力

王铁权:

您说的这第四个阶段,让我想到北京首钢园,在保留工业区原有肌理脉络的同时,融合新元素、新功能,冬奥会后除了运动,还举办了服贸会,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为了城市新地标、网红打卡地。

汤朔宁:

重新打造后的首钢园,让对首钢有感情的人都想要去走走看看,也让年轻人产生兴趣,它对各个年龄段都有吸引力,必然能成为网红地。

借着这个话题,我想再补充一点,就是北京举办的两届奥运会对中国体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奥运会,后期运营还称为赛后利用,当时提出将部分场馆设置在大学校区里,这其实很吻合现在全民健身的理念。大学生是非常具有活力的群体,体育场馆放在大学里,不用担心之后的使用问题,这既考虑了赛后利用,又为全民健身打下了基础。2022年的冬奥会,把城市更新与赛后利用结合在一起,首钢园改造就是代表。所以两届奥运会对中国体育建筑的发展起到推动和引领的作用。

济宁奥体中心

王铁权:

保留原有建筑外形,内部进行各种智慧化、体育化、娱乐化的改造,这类项目会成为同济院未来接项目的主要方向吗?

汤朔宁:

作为设计单位,我们无法决定项目是改造还是新建,但是我们可以群策群力,去呼吁、倡导。目前我们正在辅助《建筑学报》出一个体育建筑的专辑,马国馨院士、庄惟敏院士、梅洪元院士以及多位大师都发表了他们对于体育建筑设计与发展的独到见解与观点。希望通过建筑师的声音,倡导决策方多关注场馆改造、全民健身、智慧场馆等方面。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呼吁,以及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未来会涌现一批优秀的体育建筑改造项目。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