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富500强首页 > 财富资讯 > 新闻正文

董明珠批90后开网店 实体经济为何不吸引年轻人

来源于互联网 2016年12月28日 阅读(

董明珠言论再惹争议。近期,在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节目中,一向言谈犀利的董明珠再度一语惊人,称90后不愿意去实体经济工作,喜欢开网店,“这一代人对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有隐患的,不仅仅是网店模式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它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冲击。”

前几日,作为传统企业家标杆的曹德旺指出实体经济面临高赋税,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共鸣,当下董明珠抛出“90后开网店是国家经济隐患”的论点,却并不容易为社会舆论所理解。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人物,尽管董明珠多发惊人之语,但其力挺我国实体经济的初心是可以肯定的。不过也应该看到,不管是批评90后喜欢开网店,还是将电商等互联网商业模式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否认新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紧密关联,都是明显不客观的。

而遗憾的是,不仅是董明珠,在《对话》节目中的宗庆后也对互联网商业模式颇有微词,称马云提出的“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如此感情化的用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传统企业家与新经济的隔阂之深。

就董明珠的言论而言,须知,“90后不愿意去实体经济工作”这一现象可能是存在的,但这一现象更多的是实体经济不振等诸多原因共振的结果,而非原因。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之所以日益逼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不能满足社会的高端消费市场需求,与此同时,房租、税费、人工成本高企。即便是人工成本高企这个因素,也不是年轻人所决定的,事实上,恰恰是企业盈利能力不足,造成了实体经济承载就业的能力被弱化,换句话说,在较大的生存压力下,大部分的年轻人是被实体经济挤出的,而不是他们的就业选择冲击了实体经济。

至于电商等互联网商业模式冲击实体经济的说法,更是皮相之谈。“互联网冲击实体经济”一说的言外之意是,如果没有互联网,实体经济会更好,这显然不符合事实。事实是,由于市场化改革不充分、体制对经济的约束过多,我国固有的经济格局长期难以突破,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打破僵局、提升效率的历史性机会,同时也为年轻人创造了大量的创业和就业的机会。更需要明确的是,互联网本身不生产产品,其长期机会在于与实体经济融合,改造传统制造业和商业模式效率低下的局面,而且需要看到,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互动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如果不主动发展、如果不谋求或倒逼传统产业的改造,单纯依靠实体经济自身主动谋求转型是极其不现实的。

客观而言,中国实体经济能否成功转型、实现复兴,主要在于能否推动经济的结构性和市场化改革,解决资源错配的问题,而不是将板子随意打在90后的就业选择和互联网商业模式上。即便当下互联网行业局部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热,导致劳动力、资金等资源或多或少地向虚拟经济倾斜,进而“冲击”了实体经济,那么也不容否认,这一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上述改革实现,而简单指责且无视新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贡献,都是失之偏颇的。

准确地说,中国经济当下所处的增长换挡期,同时也是一个“虚实再平衡”的发展阶段。在实体经济疲弱局面短时间内难有很大改观的现状下,互联网新经济的较快发展,及其在促进就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对于确保中国经济换挡期的稳定增长至关重要,对实体经济转型的贡献及助推作用也不容抹杀。至于90后及年轻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是更多地流向互联网,还是流向实体经济,最终只能取决于市场,取决于哪一方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