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作为“魏则西事件”的“广告”传播者,因此前也发生过类似问题,自然难逃舆论谴责和社会道德责任。此情之下,百度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斩断医疗广告,表达对待虚假广告的态度,及杜绝虚假广告的决心。
百度做出如此“绝情”举动,除了企业自身认识到虚假广告的危害之外,更主要的可能还在于有关方面将对互联网广告加强监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近日发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并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由魏则西事件催生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制度,将成为互联网大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按照办法规定,审批医疗广告的权限在省级医疗主管部门。但从省级医疗主管部门实际情况看,依靠有限的人员对百度上亿条医疗广告进行审查,显然无法满足需要。何况还有其他方面的医疗广告需要审查。相反,如果对没有经过审查的医疗广告进行处罚,倒可能不需要费多大劲。从百度的角度看,既然如此,倒不如干脆斩断医疗广告。
显然,此举略显激进。要知道,管理办法并没有限制医疗广告,只是增加了审查环节。如果因此而取消医疗广告,并非治本之道。一方面,其可能会切断民营医疗机构有效的推广渠道。在国有占据绝对控制地位的大背景下,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存环境原本就相当差。2015年,民营医院床位占19.4%,诊疗人次3.7亿人次,仅占医院诊疗人次总数的12%。如果丧失了网络主要推广渠道,其今后生存环境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百度作为国内的主要搜索引擎,也是广大居民了解医疗机构服务情况的主要渠道之一。如果这一通道被堵塞,广大居民聚集到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而如果在不能通过搜索比对的情况下,误入黑诊所,则又可能为非法行医提供机会。
事实上,对互联网广告进行管理,只是为了更好地规范互联网广告行为,而并非杜绝广告。对百度来说,面对出现问题的医疗广告,其宁可一个季度减少20亿收入,也要对医疗广告说“不”,态度是积极的,决心也很大。但是,用“一刀切”的方式斩断医疗广告,却未必是最佳选择。
如果百度下决心整治,应当把重点放在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放在对医疗广告的内部审查上,并积极配合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做好审查工作。当各个环节的漏洞都堵上了,虚假医疗广告的路还是能够切断的。倘若因噎废食,如果其他方面也出现类似问题,又该如何处置呢?因此,砍掉20亿医疗广告收入,并不是百度对虚假广告说“不”的唯一标准。
资讯编辑:中国财富500强(www.caifu5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