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五家巨头参与的战略合作,万达集团将之定义为“全球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之一”。
1月29日晚间,万达集团官网发布公告,腾讯控股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
据了解,上述投资人的具体投资额及持股比例为:腾讯投资100亿元,占股4.12%;苏宁和融创中国分别投资95亿元,持股比例3.91%;京东投资50亿元,持股比例为2.06%。根据此次交易,万达商业的估值被确定在2430亿元。
2016年9月,万达商业完成私有化,在H股退市。根据彼时万达方与参与私有化投资人签署的对赌协议,万达商业承诺不迟于2018年8月31日在A股IPO,否则万达集团需向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且承担10%~12%的年息。此刻,距离上述对赌的时间期限已只剩下7个月,可以说留给王健林的时间不多了。
所谓事缓则圆,此时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换了一批新股东进来,不仅可能形成的巨额海外负债将全部清偿,万达商业IPO的紧迫感也会大大纾解。
“这是老王的一箭三雕”,万达内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此次交易的目的,除了解决海外负债,重新上市之外,万达商业还将联合腾讯等进军新消费领域。
王健林可以喘口气了
于万达商业私有化时,要收购约14%港股流通股的总代价为344.5亿港元,对比今天招募的投资总额340亿元人民币,可见万达方不仅偿还了前投资人的本金,还给付了足额的利息。
这当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如若万达商业可以如期在A股IPO,那才叫皆大欢喜。虽然时间窗口只剩下7个月,但毕竟还有7个月,王健林怎么就笃定这个理想结局无法实现?至少,从排队审核情况来看,实现上述目标的时间是充裕的。
证监会1月25日披露的IPO在审企业名单显示,目前万达商业在上交所IPO企业中排名70位,审核进展显示情况为“已反馈”。按照目前上市审核的节奏,每个月约20家企业,及至2018年8月末,万达商业完全有可能站到发审委委员的对面。
但上会不见得就能过会,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万达商业顺利过会的可行性很小。最近一段时间,发行审核“枪毙”的概率非常高,上个月甚至达到了18家企业只通过了3家。如果一直延续这样的通过率,王健林大概率要在几个月后突击准备三百多个亿。
一位保荐代表人向记者陈述他的观点,由于2017年万达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也身负不少非议,这些都很有可能成为影响其过会的负面因素。
与其临时抓瞎,不如早做打算,“万达商业A股退市资金有了可靠方案”,王健林在不久前的万达年会上表示。
另外,如无合理的理由,已然排队前列的万达商业,必然要上发审会走一遭,若上市计划被否,则至少6个月之后才可以重新申报。但腾讯、苏宁、融创、京东的加入,令万达商业的股东名单焕然一新,该公司完全可以这个理由,撤下上市申请,及至合适的时候,重新提报材料,而这个重新提报的时间点则完全不受限制。这大概就是万达内部人士所说的“重新上市”。
在关于此次交易的公告中,万达集团表示,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后,万达商业将更名为万达商管集团,各方将推动万达商管尽快上市。
商业归商管,地产归地产
实际上,在万达年会的演讲中,王健林已经透露了对万达商管的筹谋——成为一个纯粹的商业物业持有和运营管理商。王坦言,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商管公司有更高的市场估值。如果公司里有房地产开发业务,那么就会被归到房地产企业里(房地产企业的平均市盈率较低)。
让万达商业去地产化,变得更轻,是万达集团最近几年一直在努力的方向。2017年,万达商业向融创中国出售了13个文旅资产包,向富力地产转让了73家酒店,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重资产项目的比重。但就2017年而言,万达商业的收入构成中,房地产收入的占比仍然很高,达到831.7亿元,而租金收入则为255.2亿元。
在更名万达商管之后,王健林决定彻底改变这家公司的收入构成。根据万达集团2018年的工作目标,万达商管计划实现总收入366.4亿元,其中租金收入达到326.8亿元。一家名为地产集团的新公司,将负责消化商管集团的地产业务,但利润将归商管集团。结合万达昨天的公告,整个消化周期将在1~2年间。
在剥离地产业务后,万达商管能够彻底成为一家轻资产公司吗?非也,因为万达广场本身就是非常重的资产,截至2017年末,全部开业的236个万达广场中,210个由万达持有,据王健林表述,这块的资产,即使按照成本计算都是几千亿的规模。
当然万达近几年一直在推动轻资产的商业地产模式,由于王健林对于万达广场的规模目标为1000家,未来在增量空间里,腾挪轻重资产比重的机会很大。按照王的期许,新的商管公司将是以轻资产为主、重资产持有为辅的企业。“我们做了公司模拟报表,负债率也非常低,可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王健林在年会上表示。
对于万达商管来说,成为一家纯粹的商业物业持有和运营商,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估值,更有利于未来顺利通过IPO审核,要知道现在地产公司是很难在A股上市的。但从万达集团的工作安排来看,该集团并不会真正放弃房地产业务,毕竟这项业务万达已经做了很多年,各方面都驾轻就熟。根据王健林介绍,除了商管公司剥离的地产业务之外,地产集团还将开发万达广场重资产,也不排除纯粹搞一些住宅开发。“集团给了新成立的地产集团一个债务上限,这个上限是很低的,地产集团就是在负债上限下考虑业务发展,不要求做多大规模。”王健林表示。
为什么是腾苏京融
这是一次五家巨头参与的战略合作,万达集团将之定义为“全球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之一。”显然,资金交易只是整个合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坐到一起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作为交易对手的腾讯、苏宁、京东和融创中国四家,融创中国与万达的渊源最深。在轰动一时的万达资产交易案中,王健林只找了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因为孙宏斌行事作风十分爽快。在该交易案实质开展过程中,老孙确实也不辱老王的期待,以高于原计划100个亿的价格,接手了万达文旅资产包,以使得万达在整体交易中没有折价。
通过2017年的一系列收购,孙宏斌搭建了一个围绕美好生活的业务体系,即住融创的房子,看乐视的电视,出门去万达城玩。现在,可能还要加上去万达广场购物。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腾讯和京东本为一个体系,而苏宁则与阿里交叉持股,腾讯和阿里的身影同时出现在一场交易里,本身就十分罕见。更直观的冲突在于,京东与苏宁是短兵相接的竞争对手。显然,万达商管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让腾讯、京东和苏宁都不纠结了。
针对此次合作,京东相关人士表示,三方的合作将不仅仅限于投资,腾讯、京东、万达是无界零售下知人、知货、知场的完美组合,三方将共同用智能化技术为线下零售重构成本、效率和体验,共创价值。
根据京东方面的介绍,此次腾讯和京东将在线上运营、用户数据、移动支付、消费金融、仓储物流、云业务等领域与万达商业展开全方位合作。此外,京东和万达的合作,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有助于品牌商覆盖国内的主力消费群体。
早在2015年,苏宁便与万达签署了连锁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这两家企业的互补性是非常明显的,一个要在3年内将门店扩展到2万家,有大量租赁物业的需求;一个要实现1000家万达广场,又有大量出租房源。
与此同时,苏宁方面介绍,此次交易是双方在商业运营领域合作的升级版。双方将在原有开展的物业租赁合作的基础上,推进在商业物业、会员数据、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物资采购等业务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推进“智慧零售”。
万达集团的公告透露,腾讯将推进与万达旗下网络科技集团的战略合作。王健林应该对万达网科是不满意的,2017年该公司未实现全年收入目标。前不久已经传出,万达网科要进行业务整体转型,暂停现有业务,出售与IBM合作的万达云项目。
在年会上,王健林坦言:“我曾经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给了曲德君太多的钱,我跟一些企业家讨论,他们说当初网科少给点钱,定个投资上限就好了。看来钱不能给得太多。不是说网科没有做出成绩,这一次跟别人合作谈判,使我和团队对网科有了全新认识,他们开发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只是这些东西有培育期,还不能马上被资本市场接受。原来方向也有偏差,老想大规模来做,如果就为万达广场、旅游度假区研发,可能早就整出名堂了。”
1月初的年会上,王健林已经透露,会成立新网科公司,并引入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他用这个消息“点”了网科的员工。现在看来他说的就是腾讯。
而早在2014年8月,万达、腾讯、百度曾共同出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一家电商公司,一期总投资额50亿元,其中万达持股70%,腾讯和百度各持股15%,计划五年投资200亿。该公司就是飞凡,外界习惯称之为“腾百万”。可惜,到了2016年,腾百万基本无人提及。万达也承认腾百万失败。
万达毕竟是万达,这家全球最大的商用物业企业在公告中强调,它将保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