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富500强首页 > 领导力 > 新闻正文

美国的象牙塔里追求的“领导力”到底是什么?

来源于本站原创 2023年06月05日 阅读(

相信美国完整念过本科的,无论公立院校或私立院校的,应该都对一个词目十分熟悉了吧。领导者(领袖),这一词汇和它所代表的标语一再出现在各类公共场合,甚至是厕所的墙壁上。

美国的象牙塔里追求的“领导力”到底是什么?

虽然在美国大学校园有不少人喜欢把这个词挂在嘴边、身上和墙上,但是这个词的定义非常模糊,没人能说清它究竟是什么。不过,有一些元素和这个词总是一起出现,最常见的就是社交能力。

每当他们谈起这些的时候,我都觉得有点不太舒服,但又说不出来为什么。后来看了到关于内向性格的TED演讲,我才恍然大悟。其中有一句话:“在注重社交、外向的文化背景下,做一个内向的人很困难,甚至可耻。”完完全全就是描述美国大学——学校不但承认这种文化,还在助长它。

校园里那些所谓领导力的宣传者,如教工和高年级学生,想要培养每位新生的领导力,也各有各的想法和说法,但总的来说意思都差不多:领导力和内向是冲突的;内向是个问题,需要矫正,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地“融入”校园。

他们理想中的领导者形象似乎是一致的:热情,活跃,推销员似的咄咄逼人,无论跟谁都能聊起来。在他们的叙述里,拥有这种完美人格就能在大学和职场获得成功,完全不顾现实世界里人们各不相同的性格,社会上公认的成功人士也是多种多样,就连每个人对成功者和领导者的定义其实也千差万别。

领导力教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他人。

那些爱谈领导力的人总是把社区精神和帮助别人挂在嘴边,但鲜少谈论具体行动。比如,他们帮助无家可归者的方式是在草地上举行聊天会,呼吁人们关注无家可归者;或者在呼吁人们关注节约用水时,策划新生提着水桶穿过校园这种“面子工程”。他们总是呼吁人们关注某件事,至于这对问题解决有什么实际意义,就很难说了。

我大一的时候,有时被迫接受这样的教育——学校对我们充满了殷切的希望,希望我们成为“未来的领导者”。但是,领导者是什么呢?他们含含糊糊,不说。那时,我们这些新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也没有几个人做过真正的专业工作,只能懵懵懂懂地接收关于领导力、社交、社区精神、帮助别人等概念的教导,虽然不能称之为负担,却多少是有些恼人的累赘。

后来,在应聘校内一个职位时,我更加感受到这种“领导力”文化的空泛和无用。那时,我听一个学长介绍,自己正在做CA(community adviser),类似学生宿舍宿管的工作,食宿费用全免,最近学校又在招人。

尽管明白这份工作未必适合内向性格的我,但屈从于“包食宿”的诱惑,且为了给空空的简历加上点色彩,我决定报名试试。

面试之前有一个培训,在周末进行,每天六小时,想获得面试机会就必须出席整个培训流程。我猜想这个培训一定也是面试的一部分,暗想要好好表现。除此以外,我对培训内容还是有兴趣的——比如,有“熊孩子”在吸毒该怎么处理?有人喝酒怎么办?室友关系不好,甚至打起来了,该怎么劝架?这些敏感问题我倒真的想听听官方的说法,也相信学校能给我一些新思路。

然而,第一个小时我就后悔了。负责培训的教工不停演讲,我们不停地讨论、头脑风暴,交流着诸如领导力、社交、服务社区,对什么事情比较开心或感恩之类暖洋洋的话题。绝对政治正确、道德正确,不会冒犯任何人。出乎意料,这个培训给人的感觉是,大学里好像没有任何问题,没有酗酒或吸毒,也没有争执或矛盾,没有挂科,也没有抑郁症;甚至连火灾、断电或者食物中毒这样的意外事故也不存在。

教工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想要当CA?”同学们真诚地说“我想要帮助别的同学”,“服务社区”,“我想指导同学们怎么在大学里成功”等等。我默默感到吃惊,这里竟然没有一个人是为了免费的食宿而想要当CA。

最后,我理所当然地没有通过面试。庆幸的是,这让我有机会在一家企业进行暑期实习,这里不再空谈领导力,而是着眼现实。而那些经过一整个月培训的CA,在处理实际问题,如室友间的矛盾时,并没有能力调节或解决——我一个饱受室友打扰的朋友,在求助CA后无果,只能自己搬走。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