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富500强首页 > 空气能 > 新闻正文

品牌建设思想“不正” 空气能企业易陷发展困境

来源于本站原创 2017年07月01日 阅读(

品牌建设思想“不正” 空气能企业易陷发展困境

其实,市场并非只在风浪来临时才存在风险,风平浪静的表面下,风险无处不在。随着信息传播与物流速度的加快,制造企业传统性质上的销售渠道、价格、地域限制等优势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只靠老套路,已很难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于是,做品牌,做成知名品牌似乎成了一种共识。

但深挖一下就会发现,这种共识很大程度上是名词和概念的相同,至于怎样才是做品牌,或者品牌应该怎么做,再或者大家正在做着的,却差别很大,甚至截然相反。

空气能企业认识误区一:做品牌就是打广告

有的空气能企业认为,品牌,不是就是知名度么?广告就是了。

打广告没错,但没有内涵支撑,拚命打广告的结果可能就是把命拚没了。秦池酒厂的兴衰,就是典型案例。作者吴晓波在他的《大败局》中这样写道: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通过采用广告促销战略,以巨额资金获得中央电视台1996年黄金时段的广告‘标王’,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使白酒的销售额直线上升,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厂一跃成为全年销售收入达9.5亿元,利税达2.2亿元的知名白酒企业。但是,广告促销会带来很大效益,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大风险.初尝广告甜头的酒厂人开始有些过分依赖广告的作用了。

他们把‘宝’完全压在广告的投入上,希望凭借广告‘标王’的身份再度称雄市场。但是,这样的决策给该厂带来的并不是希翼中的滚滚财源,而是难以咽下的苦酒。由于生产管理方面没有相应加大力度,而且巨额的广告费用又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资金负担,该厂的经济指标开始大幅下滑。之后,该厂连续亏损,最后到了破产边缘,‘秦池神话’,最终破灭。”

有位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足够能力,我宁愿我的产品我的企业不出名??没有足够产供销能力,没有质量做保证,广告打得越响,死得越快,因为你在告诉大家,你名不副实。

空气能企业认识误区二:只做好产品和服务就行了

有的空气能企业认为,做广告就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不如实实在在把产品做好,服务做好。产品和服务做好了,就能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

这种想法,若放在没有互联网、物流速度很低的年代,问题不大。那时候,企业多是本地化,各自活在自己的小势力范围里,相互间没有多大竞争。即使名牌,也受制于物流,杀伤力有限。

再如果,只是家有特色的小吃店,这样想也没有错。默默地努力,靠口口相传也能活。

但在企业遍地、信息爆炸的今天,管理者还认为只靠默默努力就能立于不败这地,就很危险??面对善于宣传的同行,这样的企业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即使能有忠诚客户厮守左右,为其宣传,能跑得赢电视和网络吗?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里,一个抢不到食吃的企业,存活的概率有多大?

空气能企业误区三:思想不正的“做品牌”

除了认识误区外,还有很多空气能企业把做品牌当做一个充门面的口号,大家都喊,自己不喊没面子。另有更多企业觉得自己做品牌挺卖力,却收效甚微。其实他们没意识到,这种“卖力”做得越多,给自己埋下的隐患越多。他们所谓的“做品牌”,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挖坑,这个坑,越挖越深……直到某天,一点点外力就把他们推进坑里??原料涨价,环保行动,仅仅是外力的种种而已。这些企业,市场风平浪静时不会觉察危险的靠近,只有危险来到眼前才愕然自己已在生死边缘。

什么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实际上就是不正确的宣传思想、方式和手段,这些做法,每件都是对企业形象的隐形伤害。正因为其“隐形“,所以多数企业存在却不自知。

经营一个企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空气能企业管理者在做决策前,还需深思熟虑,集思广益。在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环境后,调整自身企业的发展方向,才能少出错,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