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谷歌宣布拆分旗下无人驾驶业务,未来将以一家名为“Waymo”的独立子公司形式存在。
新公司名字寓意来自寻找“a new way forward in mobility”(动力前进新方式)。事实上,目前很难看明晰无人驾驶业务被谷歌拆分后的命运,但根据这家新公司CEO在发布会上的表态,Waymo将不会成为一家汽车制造商。
这类似于谷歌最初在智能手机市场推广安卓操作系统,极少介入硬件设计生产,即便介入也是以行业示范为目的。
谷歌和汽车公司克莱斯勒的合作,正在推进过程中。知乎汽车专栏作者一苒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可以预见,分拆后的谷歌无人驾驶业务将寻求和更多车企进行联合。”
而蔚来资本合伙人张君毅认为:“在持续研究八年后,谷歌需要通过开放来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蔚来汽车是中国互联网造车的代表性公司,瞄准高端汽车市场。
从商业层面来看,谷歌无人驾驶技术短期内还较难看到商业变现前景。但张君毅认为,作为一家独立创业公司的“Waymo”,将在资本市场迎来不错的企业估值。
技术将尽快商业化
12月14日,宣布谷歌拆分旗下无人驾驶业务的发布会在旧金山召开,无人驾驶技术公司“Waymo”诞生。“无人驾驶从Google X分离出来,意味着这个项目孵化‘毕业’了。”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CEO、前谷歌总部科学家李志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拆分将促使其有更明确的商业化目标和执行路线。
当天发布会上,Waymo公司首席执行官John Krafcik表示,“拆分独立表明谷歌的技术已经成熟。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的自驾技术被用于各种领域。”在John Krafcik看来,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到了可以推向市场的阶段。
即便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当下创投市场无人驾驶技术公司的高估值,也使得谷歌有动力将这一业务部门分拆出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短期来看无人驾驶业务几乎无法为谷歌真正带来盈利,若按照目前一辆搭载谷歌无人驾驶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的普通汽车,造价都在数百万元以上。
“你要知道,google无人车依靠着非常大量,并且昂贵的传感器,才能够实现非常可靠的驾驶。”一位从事无人驾驶研究的人士告诉记者。因此,若谷歌希望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仅仅依靠一己之力很难做到,需要整个行业来推动硬件成本价格的下降。
谷歌拆分无人驾驶业务目的在于商业化,但短期无人驾驶技术并不具备商业化实力。大规模推广阻碍在于硬件成本,长期来看硬件成本会随着市场规模扩大不断下降。
一直以来智能驾驶项目过于烧钱。“可以看到Google今年投资策略有明显变化。”国内一家无人驾驶开发公司的业务线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谷歌砍掉了很多前景不明或不赚钱的项目,因此重组智能驾驶是“迟早的事”。
特斯拉、Uber、百度和多家传统车企,均在近年提出了颇为激进的无人驾驶方案。按照这些公司预想,将陆续在明年至2020年,实现量产车上的无人驾驶。
多家互联网公司、车企推进技术全面落地的进程,对谷歌的自动驾驶技术构成了一定威胁。在一苒看来,尽管谷歌在自动驾驶领域优势明显,但目前部分竞争对手正在形成差异化优势,例如Uber有最大规模的运营车队,而特斯拉还能自己负责汽车制造,打通软硬件。
修正汽车链条中的定位
“单独组建公司,有利于业务的市场化、有动机去市场上搏杀、架构更扁平化,可能让业务能够加速聚焦。”一苒说,拆分这一业务无疑表明谷歌想继续做好自动驾驶业务。
John Krafcik在当天发布会上特别强调,Waymo将不会成为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谷歌修正了其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定位,将成为一家无人驾驶技术供应商。
“事实上谷歌以往在无人驾驶领域一直是全产业链布局,这令车企紧张,害怕自己被取代。”但在谷歌明确自身定位后,上述国内无人驾驶开发公司内部人士认为,车企将会更为放心地和谷歌合作。
“谷歌可能会和更多传统车企结盟。”一苒表示。早些时候,谷歌已经公布了其对外合作首例,将联手克莱斯勒打造无人驾驶汽车。John Krafcik日前告诉美国媒体,目前搭载谷歌无人驾驶操作系统的首款克莱斯勒车型已经完成,并且将在不久后正式上路测试。
目前来看,谷歌似乎还并未公布更多的合作伙伴,但一旦和克莱斯勒的合作顺利,谷歌可将无人驾驶技术向其他车企推广复制。
“无论车企抑或是无人驾驶技术公司,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同时和多家无人驾驶技术公司或车企进行对接。”张君毅说,谷歌希望能够为多家车企提供技术支持,而宝马这样的车企也希望能够多和几家技术供应商合作。
在张君毅看来,拆分成独立子公司,事实上是谷歌在将无人驾驶方面积累的能力,进一步进行产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