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导向,积极引集创新资源,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资源互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一大批创新企业、创新技术、创新项目
正在园区营造的创新创业生态“苗圃”中
接续孵化、成长
融通产学研营造创新转化生态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激活创新“动力源”,园区围绕国家战略、区域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强化创新生态营造。
截至目前,园区已有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姑苏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落地,新加坡国立大学、牛津大学、中科大、西交利物浦大学等33所中外知名院校相继入驻,同时集聚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等“国家队”科研院所15家。
这些平台、高校、科研院所的集聚
形成了高品质的科创空间
配套设施和服务环境
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和创新载体落地
也有效强化了产业耦合协同发展
除了高质量的技术供给
园区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和各级联动
夯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的政策保障
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苏州工业园区共建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园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人事等制度改革,加快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升技术辐射和转移水平;
鼓励园区备案的科技专员积极挖掘企业技术需求,促成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科技专员-技术经纪人”逐级培育体系;
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共建研发机构创新成果优先在园区转化和产业化,充分激发园区产学研市场化活力,营造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生态。
搭建融创平台推动供需精准对接
高端分散式污水处理装备综合服务商力鼎环保通过在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开展“揭榜挂帅”技术合作开发需求发布,成功对接高校,实现产学研对接;纳米技术研发专家罗刚通过“金鸡湖路演”平台落户园区,不久前又借助路演平台获得知名资本及跟投机构投资数千万元,并成功获评园区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伟创力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实现技术创新需求与科技成果精准对接;苏州维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省产研院合作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这些科技成果与企业、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效精准对接正是依赖园区畅通、便捷的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园易联”。
△3月29日,“园易联”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升级发布
通过该平台,企业、科研人员能与共建机构、院校、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深度合作,深化成果输出端“宣传输出-成果征集-成果发布-产业化辅导-路演对接”服务模式,加强多方合作对接,进一步突破成果产业化瓶颈;
建立技术需求“征集-甄别-发布-对接-撮合-合同登记-政策兑现”的全链服务模式,提升技术转移活跃度和成功率;联动多层级组织机构,深化在技术转移转化、技术交易与鉴证、技术经纪人培育、技术转移机构服务、技术合同登记等方面的协作,建设线上创新需求服务平台,共同构建区域技术转移服务生态。
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底,园区依托平台累计开展大院大所开放日、产业链对接活动21场、技术合同业务培训8场、技术经纪人培训1场,培养技术经纪人近200人,服务园区企业超700家;依托科技镇长团签订合作协议近10项,促成投融资项目10个;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50亿元。
以服务链有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全面融通,“园易联”正为园区全力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高质高效转移转化、落地开花。
深化协同创新加速成果孵化转化
本固方枝繁,根深则叶茂。
29年来,园区始终把谋创新、抓创新作为战略任务,聚焦区域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加快科技项目引育、协同创新生态营造、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提升创新成果向终端市场的转化能力,使得一大批创新创业企业在此集聚。
2023年,园区将持续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激发产学研市场化活力;
推进大院大所与科技企业创新协同发展,通过共享研发资源、联合研发等方式助力企业提升自身研发水平,推动关键共性、前沿引领和颠覆性技术实现新突破;
引导苏州实验室、姑苏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辐射,面向园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规模化、定制化服务;
完善园区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引导园区产业链龙头企业、中小科技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等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激发技术经纪人活力;
持续推进校企对接合作,支持大院大所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科研力量,有针对性地与本地企业加强创新交流与合作,为企业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定向定制”的解决方案。